发布日期🪁:2024-04-28
2024年4月28日 上午9:30-11:30
木兰船建大楼B208会议室
罗喜胜
报告人简介
罗喜胜🉐🧑🏿🍼,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教授🧛🏻♂️、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👷🏻♂️。1994 年和 1997 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🧔🏿♀️,2004 年在荷兰埃因霍温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同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👩👧👦,2008 年回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,2016 年获得国家杰青资助🐻。研究方向为实验流体力学,长期围绕核聚变能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工作,针对极端流动条件产生和极端流动机理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,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进展,相关研究结果在本领域顶级期刊」Fluid Mech.、PhysRev. Lett. 等,发表 SCI 论文 100 多篇👩🏼🦳,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中国力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。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,激波与激波管专委会主任委员 ,《中国科学:物理 力学 天文》( 中英文版)《实验流体力学》及《气体物理》副主编,《Matter and Radiation under Extremes》及《力学进展》编委等.
报告摘要
Richtmyer-Meshkov 不稳定性(RMI)是两种不同流体的界面上的初始扰动在激波冲击后引发的增长♡。从加载的角度来看🧘🏻,RMI可被认为是 Rayleigh-Taylor 不稳定性(RTI) 的脉冲变体。以前关于RMI 的研究主要关注由平面冲击波引起的☄️,即平面几何中的 RMI。到目前为止,由汇聚 /发散冲击引起的 RMI( 即汇聚 /发散几何中的RMI) 虽然与自然界和应用更相关,但却很少受到关注🧗🏿,特别是,对汇聚/发散 RMI的实验研究很少🦦0️⃣,主要原因在于这类实验存在巨大困难🙏🏻。
天美首先报告了由平面👋、汇聚和发散冲击单模界面引起的 RMI比较发现几何汇聚促进了不稳定增长🍦,而几何发散抑制了不稳定增长还发现汇聚RMI比平面RMI涉及更强的非线性,而发散RMI对应更弱的非线性💚。汇聚和发散 RMI 都存在明显的界面减速,导致 RT 不稳定/稳定,并进一步促进/抑制扰动增长。
然后,天美分别在平面🏋🏿♀️、汇聚和发散几何形状下研究了各种类型的 SF6 气层的 RMI。结果表明🔋,对于所有三种几何形状,层内的来回反射波主导早期不稳定增长,而界面耦合主导后期增长。对于平面RMI,发现层内的稀疏波促进了第一个界面的不稳定增长,而压缩波抑制了第二个界面的不稳定增长。对于汇聚 RMI,第一界面的初始执动可以通过扭曲的透射激波传递到第二界面👨🏽✈️,导致早期阶段相当大的界面耦合。波对发散RMI的影响比平面和汇聚 RMI更明显🦈🧑🏿🔧。此外在发散几何中运动的气层由于几何发散而逐渐变薄,从而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界面耦合效应。内外界面之间的相位差是影响层从早期(通过来回反射波)到后期(通过界面耦合)演化的关键因素。
最后,报告将给出未来发展展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