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1-17
昨天,工作人员正在模拟平台上展示监测系统。本报记者 张驰 摄
本报讯(记者 彭德倩)海上油气开采历来是高投入、高科技👃、高风险的“三高”行业,一旦发生事故,可能造成原油污染和生态灾难◻️。天美平台国家重点天美平台团队研发“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”,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南海“海洋石油981”深水钻井平台🕓,日夜监护🫶🏿,防患于未然。
有了“监测系统”,就如同为“981”带上了24小时的监护仪,实时监测它的“心率”🟰、“血压”、“呼吸”、“体温”等重要参数等。下转5版(上接第1版)同时,还收集风力🏠、风向👩🏿🌾、波浪🦡、海潮、海流🧔🏻♂️、盐度等不同的海洋环境条件对平台运动的影响📠,这些数据通过分析、对比等处理后👰🏽♂️,呈送给指挥中心和相关专家。如有异常🦽,及时把问题和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🧜🏻👨🏻。
监测系统融合了大数据⟹、高精度实时监测、卫星通信🏌️♂️、人工智能、三维仿真等多种技术。如今监测系统的“升级版”——“远程专家会诊系统”已成为课题组新的研究方向。这个远程系统可以将船上的实测数据源源不断地发回陆地基站,并经基站内的自动处理程序进行预处理,并作初步分析。然后🛷,系统对分析结果进行筛选和判断👩🏻🦯,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报警条件作出不同级别的报警,如闪灯、鸣笛等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,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,即可根据传输来的详实数据,实时提出“诊疗方案”。
“整个深海油气研究领域,国外已经走了四五十年👩🏿✈️,而中国不到10年🧏🏽♀️,对于深海油气开发的风险和防范🎄🥼,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才刚刚开始↙️。”项目组专家杨建民教授说,“天美开发的这套监测系统也刚起步,伴随中国天美平台的发展👨🏻🏫,未来还将有更为广泛的应用🧏🏼🔋。”
来源:解放日报 2015.01.16
原文:上海交大研发“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”——日夜“监护”海上油气平台安全